北沙参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我和我的家乡每一个心怀大爱的人,都值 [复制链接]

1#

《我和我的家乡》共分五个单元,有农民发明家、外卖小哥、治沙人、基层村干部、乡村教师等角色,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平凡人,在各自的故事中各司其职,他们都是最普通最平凡的人,却也是最让人仰望的存在。观众在影院里,时而笑声不断,时而热泪盈眶,随着电影的起伏,整个人的情绪都被调动。

不论什么时候,不论我们走多远,家乡终归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远的地方。曾几何时,落后地区的孩子,总会听到亲人师长的鞭策:“考出去,谁也不要再回来”。

于是,我们拼尽全力,走出去,离开家的那天:我们欢欣雀跃,走的时候甚至活蹦乱跑。正如*当年离开家乡那般,因为当时年轻的自己眼中只有前方,或者说未来。眼中充满了好奇,恨不得连句拜拜都懒得说。

曾经年少爱追梦,一心只想往前飞,我们就这样懵懂地走上了“长大”的路途。最初的我们,总渴望出人头地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,去往更远的远方;而长大后,我们却想要回到曾经想要逃离的地方。

在我们出发的地方,有人正用心建设着家乡,变得越来越好的家乡也欢迎我们回家。

在《我和我的家乡-神笔马良》篇中,有这样一个发生在东北山村的故事:*饰演的马亮,是一名很有天赋的画家,也拿到了去国外进修的机会,与此同时,去扶贫的名单上,也有了他的名字。他面临抉择,是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还是去建设家乡?

马亮爱艺术,可他更想,让更多人脱离贫困,过上更好的生活。即使,他因此错过了很多陪伴在孕妻身边的机会。只因为,他出生于乡村,对家乡有情结,他总想,为家乡做点什么。

而另一篇《最后一课》,更是令观者感动不已,年迈的支教老师范老师(范伟饰),在那所学校任教10年,奉献了一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,即使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,失去记忆。脑海中最深刻的印象,停留在几十年前,他在一所乡村学校支教,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的情形。

一个人要有多高尚的品德,多坚定的信念,才能抵住世俗诱惑,才能扎根贫瘠的山村,为那里的孩子打开知识的大门。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,有很多这样的支教老师,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,才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,带去富足的精神和希望。

路遥曾这样形容过毛乌素沙漠:“塞外毛乌素,走石又飞沙。草籽下地不扎根,大雁飞来不安家;一堆*沙一堆坟,劝君莫过红石峡……”

而在《回乡之路》这一篇中,*成功塑造了一个有一定经济能力却回乡治沙的英雄形象。貌似有些憨傻,很多人可能无法理解这类人,放着好好的事业不做,好好的钱不赚,非要做这种看起来跟个人利益无关的事情。

可正是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,沙漠重新长满绿树,人们不再被沙暴困扰。在世界治沙史上,有一个奇迹,那就是毛乌素沙漠“绿化”。在沙漠“变绿”的背后,是无数治沙人,夏不惧50度高温,冬不畏严寒,将毕生的心血,挥洒于这片土地。

前赴后继的几代治沙人,一个个质朴的愿望,并为之奉献一生,他们有平凡普通的面容和名字,却有一颗最高洁的心。

电影里的人物,平凡却又伟大,因为内心深处的热爱,他们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这片广袤的土地,用尽毕生的力气,建设自己的家乡。他们就像黑暗中的光,历经艰辛,只为家乡更好,为后代点亮前行的路,面对这样一群大爱的人,除了致敬,无其他言语可以形容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