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沙参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巴中新农人返乡创业投身乡村振兴 [复制链接]

1#

“从贫穷到致富,一路都有党的好政策相助。我们不但要辛勤劳动,更要抓住社会发展的机遇,在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带领下大干一场。”望着眼前的一片翠绿,47岁的叶发明喜不胜收。几年来,在党的扶贫政策鼓舞下,他立下脱贫志,带头种植芦笋、翠冠梨、川明参、养殖土猪,探索出了一条产业脱贫之路。如今,昔日的贫困户叶发明早已变成村里的致富能人。

坚定信心誓要努力摘掉贫困户的帽子

恩阳区渔溪镇文通村四面环山,地理位置相对偏僻,土壤贫瘠,自然条件差,经济落后。好在经过前一轮脱贫攻坚的努力,该村已成功退出贫困村序列。沿着水泥路直到山顶,便来到叶发明的产业园区,地里的芦笋长势喜人。此时,叶发明正带着工人在翠冠梨园区除草。

一边走,叶发明一边讲述起这些年的务工、创业经历。“我在新疆种过棉花,也在北京做过建筑工人。”叶发明说,因上有年迈且体弱多病的父母,下有两个要上学的小孩,家中又缺少劳力,在年,他一家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。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后,叶发明的思想发生了变化:“国家扶贫政策虽然可以帮助我们家熬过艰难的日子,但是我不能一辈子依靠国家政策。”从那时起,叶发明暗暗下定决心,一定要通过自己努力,摘掉贫困户的帽子!

坚持决心内心受创不动摇高山种养产业链

“村里没几个年轻人,基本上都外出务工了。”看着成片荒废的土地,叶发明萌生了想法,便与当时的帮扶人对接,决定发展产业脱贫致富。但他也明白,没钱啥都搞不了!没过多久,听说有两个同学回了家,叶发明便上门去拉他们入股。经过耐心的讲解,最终两人成为股东。年,叶发明等几人筹资成立合作社,流转土地开荒建园区。

讲述在五显村发展产业时,叶发明面露苦涩。他从衣兜里拿出烟,点上烟后摇着头继续说到:“当时我在村里流转了50亩土地种植芦笋,由于村民参与意识薄弱,配合度不高,最终以失败告终。”尽管创业遭遇失利,但叶发明没有放弃。后经帮扶人介绍,与渔溪政府、文通村村委对接后,叶发明又在文通村旧庙山流转了土地余亩,发展高山种养结合产业,再一次开始了产业大计。

“6月先种植了芦笋,9月修建了平方米的猪圈,10月种植60亩翠冠梨,还有川明参种子和青花椒。”经过努力,叶发明脱了贫。他笑着说,一直记得年,因为那是合作社最忙碌的一年。但提到年时,叶发明发出叹气声,“开始以为可以见效,结果遇上非洲猪瘟。母猪与肉猪死亡达20余头,损失高达20余万元。”

坚守恒心结合乡村振兴打造本土特色品牌

年,叶发明又试着购买生猪,期间又陆续给母猪进行繁育,目前猪圈里有40余头肉猪即将出栏。按照目前的市场,养猪的确不赚钱。但为了果园和蔬菜能使用农家肥,他们需要对猪粪进行发酵加工;同时还在周边购买的羊粪和牛粪有机肥料,来满足园区产业需求。

“现在园区一天天好起来,我曾经的致富梦想正慢慢变成现实。”叶发明笑着说到,从园区建立至今,周围的很多村民都在园区务工,既解决了园区需求,又帮助了部分村民无处挣钱的问题。“你看,那正在除草的村民,已经干了好几年啦。”

回想过往的努力,叶发明十分感慨。园区已种植了芦笋30余亩、翠冠梨40余亩、川明参10余亩、羊肚菌20余亩,生猪养殖40余头。自年开始,芦笋批发价每斤在6元左右,目前每天产量达斤左右,芦笋收益可达30余万元;新鲜的羊肚菌已全部采摘结束,目前正在进行晾晒存储,待冬季再进行销售,市场价额会非常理想。

据了解,截至目前,叶发明已带动周边村民50余人增收,实现村民就业年度增收达百万元。结合当前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,叶发明现场给出了自己的建议,下一步,他们将继续扩大芦笋、川明参种植规模,增加投入,并拓宽市场销路,对产品进行粗加工包装、策划,打造属于本土的特色品牌。

(恩阳区委统战部供稿)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